九十年前,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怀揣着宏大的理想,集聚到南湖的红船上,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筹谋,他们甘抛头颅洒热血,不惧牺牲。今天,同样是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怀揣着梦想,汇集到南湖的红船边,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为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惜抛家舍妻,离乡背井,他们以科技为武器,以创业为途径,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天降大任于斯者,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们象一群修行者,不辞艰辛,勇往直前。他们中不乏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虽然,科技城为他们搭建了创业发展的机制平台,可以持股当老板,但以此认为他们就是奔钱而来则大错特错了。45岁的女博士倪萍现任中科院嘉兴绿色化学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来之前她在苏州一家国字头的大公司任副总兼研究所所长,年薪50万以上,还有住房、车辆配置。2007年,她居然舍弃了这一切,听从中科院的号召来嘉兴创业,“一切从头再来”,有人认为她疯了。倪萍说,我已是一个读大学的儿子的母亲,早过了冲动的年龄。我是为了让一生研究的成果得以转化而来的。原来,2003年,倪萍在中科院兰州化工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时与美国杜邦的专家交流,得知21世纪化工领域最尖端的科技是微化工技术,化学工业中的许多反应过程属强放热反应,普遍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如烷烃硝化过程,快速强放热,极易产生爆炸),对人类生命和自然环境等危害极大,而采用微化工反应技术实现反应过程强化与微型化,可大大提高过程效率和安全性,将化工生产的危害降到最小。于是,倪萍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调整,从高分子材料研究转向了微化工技术研究,并获得了实验室成果。但一直苦于找不到转化的平台,无法发挥自己专业特长。“没有比让自己的科研成果索之高阁更痛苦的事了!” 如今,她终于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舞台了。在嘉兴科技城,她得到政府“天使资金”的支持,创立了自己控股的“嘉兴润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微化工技术原理,研制出“绿色安全芯片式反应器”,就是将芯片技术契入化学反应之中,将反应釜管道作微型化处理,形成许多并列的微型管道,使各种化学反应燃烧充分,这样既保证化学反应安全,又获取反应充分高效,是一种全新的“绿色化学”产品。这项技术目前世界上均停留在理论探讨,而真正做出产品的,“润博”还是第一家。
“ 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每天在这里操劳,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日夜之分,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给人感觉就象一群修行者。修行,就要修出正果!”浙江中科院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陈秋荣如是说。他的语境是,既来创业,就要在为企业和地方转型升级服务中提供一流的技术和项目。他介绍,长期以来,中科院都是为国家在国际高端领域的竞争中提供技术服务,如航天航空技术,国防科技等,很少研发民用技术。近年来,随着改革深化,中科院党委提出两个面向,实行战略转型,就是既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服务,又要面向国民经济需求,为民生服务,使一批高端技术从宫殿开始走向市场。
但中科院许多技术不是尖端技术就是底层技术(可以带动一个行业或产业的领军技术),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门槛高,市场化程度低,需要进一步孵化、分解和商业化模式改造。所以,要求科技人员既要懂得技术,会科研,又要了解市场,会营销,使科技成果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
陈秋荣不仅要求他的团队如此实践,自己也身体力行。在嘉兴科技城,很少有人叫他院长的,都知道他是我国镁合金研究的专家,是中科院嘉兴镁合金工程中心领军人物。目前,我国在建筑材料领域大有镁合金取代铝合金的趋势,一是因为我国镁资源丰富;其次,同样强度,镁比铝及工程塑料更轻,价格更便宜,而且不易氧化,突破了表面的防护技术,可广泛用于手机、汽车、电子产品。 2年前,陈秋荣率领团队成立了“嘉兴中科院亚美合金技术有限公司”,主攻镁合金材料,替代铝合金结构件;表面防护技术和镁电池(环保产品),其中后两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初创时期注册资金只有150万元,现在总资产3000万元;2011年销售额达到3200万元;2012年预计8000万元。
如今,一大批“顶尖技术”“底层技术”迅速在嘉兴科技城发酵、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民生工程。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DMTO)、聚能管定向爆破技术、立体粉碎活化成套设备技术、连续逆流超声绿色萃取成套设备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转化,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带来130多亿的间接效益。其中,DMTO项目是从甲醇中提取烯烃等衍生产品,可以系列开发上千种化工纤维产品,是化工行业领军型技术。已在嘉兴乍浦落户,占地800亩,一期年产烯烃60万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
中科院声科所嘉兴工程中心主任冯海泓深入到浙江新嘉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发现企业最后一道工序是检测喇叭等电声产品有无杂音和异音,全凭几十个听音员人工试听。一位听音员每天要试听七八千只喇叭,不仅影响听力,也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能否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来代替人耳试听?冯博士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向企业推荐,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启动了“异音检测系统”研发课题。目前,该产品已经成为该企业的拳头产品,不仅满足自身需要,还每年对外销售两三百台。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首先是因为研究所大多数课题是从文献资料中来的,与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陈秋荣说,要改变这种状况,研究院必须把原来的“我做什么吆喝什么”改变为“企业需要什么我研发什么”。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