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简报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研究院简报

刘海涛:中国传感网的领路人

来源:本站提供 发布时间:2010-01-27 点击次数:2801
人物档案:刘海涛 男 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 “2009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获得者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09年,刘海涛的名字因为和物联网的联系而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

  1968年出生的刘海涛,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国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早在1999年

  就开始研发传感网,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同步启动,并推动中国成为国际标准的四大主导国之一。如今,刘海涛在嘉兴科技城带领团队研制的感知中国平台,不仅在中国得到规模应用,还渗透到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

  2009年12月2日,被誉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揭晓,18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入围,其中刘海涛博士位列榜单。

  评选方给刘海涛的推荐理由是:他,慧眼识新机,早在1999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传感网技术。在研发了几年后,将一个新名词——“传感网”或“物联网”应用于大众,他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国并没有跟随外国的脚步,这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创新品牌。”

  “他的入围代表着物联网再次受到公众的肯定。”刘海涛博士所在单位第一时间获得了这个消息,工作人员都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刘海涛博士的反应比较平静,他表示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物联网产业做好做大。

  他将一个新名词“传感网”引入大众视线

  从当初的不经意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始无线传感网络课题的研究,到去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10年来,刘海涛和他的团队用孺子牛般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阻力,将“传感网”这个新名词引入大众视线,并为中国带来了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由于传感网属于信息技术的新兴领域,刘海涛及其团队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的基础性工作。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创办伊始,课题研究缺乏经费,他们多方奔走,自筹了几十万元,并与国内信息领域的佼佼者中兴通讯合作,由此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他们又不分昼夜地埋头技术攻坚,仅这一领域获得的发明专利就达160多项。

  2003年开始,传感网技术开始应用于交通、航运、民航等领域。宁波北仑区率先应用了传感网技术,第一张智能监测网使北仑区的高速公路收费口、水库大坝等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之后,嘉兴港航管理局依托传感网技术,实现了在水上指挥中心坐镇就可全程掌控整个航道动态信息的梦想。港航管理部门不仅可以进行水下探测,而且对船舶的超载情况也了如指掌。上海浦东机场布设了“围界防入侵传感网产品”后,不仅可以通过传感器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栅栏,而且还能进行精确定位,一旦有人或动物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语音警示。

  随着传感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如今不仅在中国,乃至在全球也引发了传感网热。

  他开拓出的是一个新的巨无霸产业

  传感网技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对国家安全、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随着传感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未来传感网将和目前的互联网、通信网组成一个更加庞大、复杂的网络,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未来的智能家庭里,会大量使用传感网。比方说家里煤气泄漏了、电器发生故障了,或者有外人进入家里了,通过传感网就可以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手机上,而且人们也可以通过手机,在办公室里提前把家里的空调、电饭煲打开。坐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看到意向旅游景点大致的风景,感觉到那里的温度、湿度甚至空气的新鲜度。

  刘海涛表示,在传感网内,一切事物都可以感知。今后的传感网会走向一个广域的应用,真正把传感网感知、传输和计算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向大众化应用,像手机一样,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

  2009年12月初,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刘海涛当选为筹备组组长。作为中国传感网的领路人,刘海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去年,国务院已明确把传感网和物联网提升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第二大产业。而据世界著名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传感网业务将是目前手机通信业务的30倍,成为一个数万亿级的巨无霸产业。
Copyright © 2004-2025 jc.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2585299 82585221          传真:0573-82585222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亚太路778号中科院园区     邮编:314022
浙ICP备09024698号-1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778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