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简报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研究院简报

中科院嘉兴中心的新技术使南湖区的沼液变清水

来源:本站提供 发布时间:2010-02-09 点击次数:3765
  “章博士,你原来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进行过污水治理方面的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你有良方吗?”“董区长,不好意思,请问什么叫农业面源污染?”“其中重要的一条简单讲就是猪尿水的污染。”“猪尿水我知道,但猪尿水形成的污染没接触过。有机会要去看看。”“那好,我马上联系相关部门,可以给你些调研经费,请你去实地看看。”……这是2007年7月,刚到中科院嘉兴材料与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工作的章俭博士与南湖区区长、中科院嘉兴材料与化工技术工程中心理事长董苗虎第一次见面时的一段对话。正是这段对话拉开了章俭在中科院嘉兴材料与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工作的序幕,也是他研究生产生物活性陶瓷把猪尿沼液变成清水的源头。
  今年36岁的章俭曾在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从事过技术员、工程师等工作。也许正是因为学校毕业之初的5年时间他都在企业工作,章俭的理念与许多研究所工作人员有些不同,“科研不是光在实验室等小范围内运用,更要能经受市场考验,能‘放大’批量化生产为社会大众所运用。”抱着这个理想,已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了8年研究工作的他离开妻儿,独自来到了中科院嘉兴中心。
  “这里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化为主,以增加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为目标,面向浙江、服务长三角地区,自然与市场结合得更紧密,接触得更多。”章俭说,原来一直研究的都是工业污水治理,没有接触过农业方面的,但刚到位于嘉兴科技城的中科院嘉兴中心,与董区长对话后的整整三个多月他奔波在南湖区各地农村,看到黑乎乎的猪粪等生猪养殖废弃物对农村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他决定尝试进行养殖污水治理研究。他逐个对调研采集的22个污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每个污水样品的成分相同,而我认为只要成分组成清楚,不管是工业污水还是农业污水,处理原理都是共通的。”于是章俭把工业污水治理概念引入到了农业。
  生猪养殖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许多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尽管当地政府已投入巨资治理养殖污染,养殖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沼液储存池、沼气池、干粪堆积池,但沼液的出路等一系列问题仍令人头痛。一方面从农户已建的治污设施等现状考虑,一方面又考虑到农民对治污的经济承受力,章俭与当地规模养殖户合作,开始进行猪尿沼液项目研究。经过一年多对处理方式的反复试验、处理物质成分配比的不断试验优化、猪尿沼液处理设施的尝试改良,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已通过评估,并在凤桥镇嘉兴兴旺牧业园完成示范性试验点建设。
  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黑色煤球”放入乌黑发臭的沼液等养殖废水中,经过阶梯状处理池多道处理,污水最终变成了透明的清水。这些“黑色煤球”就是章俭研究了一年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治污“法宝”。章俭介绍,这种球是生物活性陶瓷,可重复使用,由河泥、沼泥、煤渣制成,经过特殊工艺烧制后对微生物有很好的吸附性,污水通过吸附于其上的微生物降解作用,能消除其中的大部分有机物,从而有效改变沼液黑、臭现象,治理后的水能达到三类水标准,兴旺牧业园不仅用沼液处理后的水养起了草鱼,还建起了一条年产5000吨的生物活性陶瓷生产线。
  章俭正在注册成立治污服务型企业,生物活性陶瓷将产业化生产,广泛运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可以想象,按照有关部门测算的南湖区日形成养殖污水约4200吨,当这些污水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会是何等巨大!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又会带来何等优势!
  章俭说,其实生物活性陶瓷治理猪粪沼液项目技术不仅适用于沼液处理,在南湖区他结合当地现状研发畜禽养殖污染后期治污产品,在其他地方还可以根据当地需求研发出养殖污染早期、中期等不同阶段的治污产品,实现养殖污染无害化治理。
Copyright © 2004-2025 jc.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2585299 82585221          传真:0573-82585222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亚太路778号中科院园区     邮编:314022
浙ICP备09024698号-1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778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